所以,抗灾救灾赈灾的工作一直在推进和深入,为渡过十几二十几年的大灾害做着不能松懈的准备。
受到影响的百姓也是越来越多,朝廷已经想得周到,做得细致,机会能不能抓住,就要看个人的想法和魄力了。
“看来,你的想法还是颇有远见的。”高迎祥了解到新的移民政策,对外甥要跑运输的想法给予了赞同,“但我和过儿还是要从军,一刀一枪拼个前程。”
李鸿基举杯相敬,“舅父奔的是大富贵,甥儿只顾眼前小利,惭愧。”
“什么大小,都是为了生活。”高迎祥喝了口酒,摇着头说道:“各人有各人的想法,谁也没有前后眼,说不上是好是坏,过上十年八年再看吧!”
不管是从军拼命,还是其他的谋生,总归是个人的选择,谁敢保证一定能够实现心中的希望?
但选择总是有的,不会出现走投无路的绝望,只能铤而走险,危害社会。
朝廷多拿些钱财,皇家也没有攒个金山银山的必要,但给老百姓多几条活路,才是保证国家、社会稳定的不二法门。
这个道理,皇帝最是清楚,也在不断地向着这个目标努力。
…………………
辽东,吉林府。
平辽之后,朝廷重拾扩张之策,由辽东向北拓展,先设吉林府,府治便在吉林船厂城,又名“船厂”、“鸡林”、“江城”。
吉林府城重建后,沿江船厂也开始招工建造,大批江淮的漕工及各大造船厂的工匠,被移居于此。
在吉林府城的东面,是朝时渤海国的都城忽汗城(今敦化),当时被称作敖东城。
西面则是原奴儿干都司的亦东河卫,又名龙安站,现朝廷更名为长春。在宋朝时的名字更是人人皆知,黄龙府是也。
明军第一轮向北推进便以这三点为支撑,形成了牢固的防线。北可继续向松嫩平原推进,南则囊括数千平方公里的直辖之地。
尽管吉林府地广人稀,但上万官兵的驻扎屯垦,大量移民的到来,还是使其呈现出了蒸蒸日上的势头。
主要还是朝廷政策的倾斜扶持,移民在辽东享受一个政策,可若选择吉林府,享受的政策则更加优惠,更加使人心动。
首先是吉林府治、长春、敖东这三座新城的周边,村镇纷纷建成;然后便是交通沿线的驿站和明军运输物资的中继仓库,百姓在周边村屯定居。
村镇的规划是官府确定的,或是原有旧址,或是重新设定的宜居宜耕地区。而离着军队近,不仅安全性高,军队协助建设也更方便。
如果要单靠移民建设吉林府,显然是达不到要求的。要知道,吉林府可是明军继续向北推进,消灭建奴残余的后勤基地。
所以,在辽东开始实行的义务兵制,共招兵两万六千,全部进入吉林府,参与到拓荒垦殖之中。
光是今年,军队和移民便开垦荒地近三百万亩,建立村镇四百余个,初步改变了吉林府随处荒野、百里无人烟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