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伐缅方略(1 / 2)

明军最强大的还是陆军,无论是人数的绝对优势,还是武器装备的先进犀利,最是让皇帝放心。

尽管皇帝也非常重视海军,但强大的陆军也要利用好,使其成为大明挥向四方、开疆拓土的利刃。

况且,就目前而言,陆军也是最为现实的征伐四方的有力工具。

而讨伐缅甸,并牢牢占据缅北,使其成为大明疆域,成为向南亚扩张的稳固基地,这才是皇帝发动战争的深意所在。

绕开了青藏高原,通过缅北能够直接攻入交界的印度四邦:阿鲁纳恰尔邦、那加兰邦、米佐拉姆邦及曼尼普尔邦。

甚至于,皇帝还有更远大的理想。那就是通过陆地,直接打到印度洋。

哼,哼!如果不是有大海阻隔,大明帝国的陆军凭借火炮和燧发枪,能横扫全球。

王三善自然不知道皇帝的野心比天还大,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多番恳请、主动请缨,才把这次伐缅的总指挥抢过来。

皇帝也想让这位老臣善始善终,击败东吁王朝,稳固缅北占领区后,王三善便可光荣退休,由傅宗龙接任。

对于缅甸,皇帝不太放在眼里。南明末期,数千残明军队便能兵进阿瓦城下,何况现在的强大明军。

但皇帝还是提醒过王三善,不可轻敌,不可冒进,以完全的实力碾压,取得稳稳的胜利。

“当然,如果缅甸大乱,我军能够稳固占领阿瓦这个上缅甸的‘粮仓’,万岁想必也不会切责。”王三善话锋一转,又给皇帝的要求打了个折扣。

鲁钦和诸将互视而笑,心中了然,也为不必太束缚手脚而感到高兴。

王三善也是微微一笑,把目光转向身旁的一名看着毫不起眼的官员,开口说道:“这位是镇抚司锦衣卫千户王平达,请他介绍一下缅甸的情况,以及联络暹罗共伐缅甸的情形。”

众将这才知道这位不起眼的官员来头甚大,连王三善也不敢怠慢轻忽。

王平达向着众人拱了拱手,也不客气,开口讲述起来,“万历二十八年,暹罗与东吁侯以及阿拉干王朝联合,攻打勃固,俘杀缅王莽应里……”

缅王莽应里的死亡并没有使东吁王朝最终灭亡,莽应龙的幼子良渊王挽救了这一颓势,占领以阿瓦为中心的“粮仓”地区,保住了上缅甸半壁河山,史称良渊时期。

万历三十三年,阿那毕隆继位,又光复了下缅甸的所有失地,特别是于1613年收复了被葡人占领的沙廉,从而再次完成了缅甸的统一。

现在的缅王是刚刚继承王位的他隆,尽管号称国富民强,但如果深入研究分析,内忧和外患依然存在,只是暂时被压制住了。

自万历二十年,泰缅主力决战于泰国廓沙拉,缅军大败之后,缅甸从此在泰缅战争中转而处于劣势,到现在还在缅甸南部与泰国北部,互有攻守。

再有就是木邦、猛密、大山诸土司,虽为缅属,但控制力并不强。特别是木邦,更可称为缅甸的世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