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老魏的办法,朝鲜进献美女(1 / 2)

虽然河道总督是新设的官职,但却不是光杆司令,朱由校已经把工部的都水清吏司单划出来,由左光斗领导。

六部的划分太过粗疏,朱由校早就要改,但也知道不能急于一时。河道总督衙门新建,按照后世的定义,就相当于水利部。

君臣叙谈许久,左光斗才告退而去。

走出午门,老左回首望着巍峨的午门楼,苦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快步离去。

从陕西入京,老左途经山西时,顺道去看了山西巡抚杨涟。他和杨涟可是东林党的中坚人物,号称“杨左”。

尽管北方的各省巡抚都接到了圣旨,将于秋收后入京述职。圣旨上还特意交代过,要各省巡抚以大灾害为假设,编制周密细致的抗灾救济的方案。

但杨涟有些等不及了,好友先他入京,便想请好友携其奏疏转呈陛下。

奏疏上对朝廷的一些政策颇多指摘,主要的几点包括:皇帝任由厂卫横行、滥施淫威,提拔趋炎附势的官员,排斥打击正直官员,打压生员……

上这样的奏疏是有风险的,杨涟也是相信左光斗的为人和品格。关键是他不知道上奏了多少回,皇帝根本不理不睬。

当然,杨涟就是杨涟,有意见也没撂挑子,清屯充饷、肃贪清腐等工作也干得兢兢业业。

作为一省最高长官,杨涟还常常青衫布履,深入田间、民舍,微服察访,遍知闾里利病,惩治劣绅豪强,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左光斗对朝廷的一些政策也不甚赞成,觉得老友也是一片赤诚之心,奏疏中也未对皇帝大加指责,而是指向了皇帝身边的佞臣阉宦,便答应下来。

但老左一路行来,所见所闻已与数年前大不相同。不仅仅是道路、房屋等景象的变化,还有百姓的面貌,也多有改变。

而辽东战局的扭转,老左在朝廷邸报和《大明论坛》上也都了解。

自老奴叛明之后,明军屡战屡败,丧师数十万,弃民数百万,辽东已丢失大半。老左身为朝廷命官,对此的感觉比老百姓要强烈得多。

但现在,辽东形势的转折,已经影响到了成千上万的百姓。不是加赋加税压得满脸愁苦,而是免赋减税,使老百姓未受压榨。

辽东战事的花费,老左可比百姓清楚,万历年间就加派的“辽饷”,已经显示出朝廷财政的捉襟见肘。

虽然对朝廷的政策,对皇帝的行为,老左颇有微词,但他还是识大局的,也不象某些人那般偏执。

不得不承认,这几年来大明的变化很大,说是蒸蒸日上也不为过。

不管是战争,还是民众,都是逐渐向好。那些怨恨,甚至不满的,多是自家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回到京中,老左看到了更多,也拜会了孙承宗、李起元、徐光启等人。从他们口中,老左知道得更多,也更震惊。

不说武学、科学院,以及徐光启领导的农学院,这些的花费还不算什么。光是这几年对于辽东和西南的投入,就是天文数字。

皇帝连金花银都尽数拿出,以扩充军备,奖赏有功将士。

皇宫内的宫人放归了数批,却从未再招;宫中用度也是精打细算,万寿节也不办了,你还能说皇帝是昏君?

当然,杨涟的奏疏中也没敢说什么昏君。但在这个时候,给皇帝添堵是不是不合适啊?

让老左最后改变心意的则是皇帝的召见,到处都在花钱,对于水利的投入,皇帝也没显出吝啬,只为减小灾害的影响,使百姓少受损害。

老左捏了捏怀中的奏疏,愈发加快了脚步。虽然觉得对杨涟有失诺之嫌,但他并不是十分后悔。

或许杨大洪回京之后,也会改变心意,顾全大局。老左这样想着,命令下人调转车头,直奔河道新衙门。

……………………….

左光斗告退而去,皇帝却并没清闲,也没空儿“责罚”小慧,尽管这挺刺激,皇帝也挺喜欢。

“奴婢谢皇爷隆恩。”许久未见的老魏入殿便跪,膝行数步,重重地叩下头去。

朱由校抬了抬手,说道:“魏伴平身。”顿了一下,皇帝又接着问道:“府宅住进去了,可还习惯?”

“习惯,习惯。”老魏再次叩头,声音都有些哽咽,“奴婢有感皇恩深重,夜不能寐,终于想到了以报万一的法子。”

哦,朱由校有些好奇,老魏想到了什么法子。

上回为了报恩,要把他的侄外孙女进献宫中,也就是历史上被称为“丽而狡”的任容妃,被皇帝拒绝,这回又要搞什么呢?

“起来说。”朱由校目光闪动,心中提高了几分警惕。

历史上的魏忠贤和客氏在宫内迫害嫔妃,如果深究原因,应该就是因为任容妃生了献怀太子朱慈炅。

你想啊,小木匠的几个子嗣死得都有点可疑,唯独献怀太子朱慈炅健康成长。

如果不是神秘的王恭厂大爆炸,朱慈炅受惊吓而亡,他自然是小木匠的唯一继承人。老魏和客氏自然是荣华富贵,后顾无忧。

所以,朱由校不会收任容妃,尽管听说很漂亮很妖娆。所以,朱由校要把宫内收拾得干干净净,绝不让老魏插手进来。

领东厂,监察百官,那是外事,朱由校觉得老魏还算卖力称职。如果忠心依旧,他倒是想给老魏一个善终。

赏赐府宅也是酬功加恩,老给太监加衔,文官免不了呱噪,朱由校也很无奈。按他的小气劲儿,给个虚衔,比赏赐府宅要省钱吧?

老魏站起身,半躬着启奏道:“皇爷,今年风调雨顺,诸事顺遂,万寿节要办得风光体面,才能彰显皇爷的英明神武,彰显这太平盛世。”

万寿节嘛,朱由校抿了下嘴角,办不办都行。平辽未成功,这钱还是要花在刀刃上更好。

老魏看皇爷没打断,便继续说道:“为了大明,皇爷拿内帑,拿金花银,从没吝啬过,以致连万寿节这般重大的庆典都没钱操办。那些藩王权贵可曾为国为朝廷慷慨解囊过?”

说得有道理,这大明又不是朕一人的?嗯,不对,这大明就是朕的,谁也别想夺走。

朱由校眨巴眨巴眼睛,等着老魏继续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