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平西南之策(2 / 2)

“……自太祖开国,于归化各族皆一视同仁……然奢崇明、安邦彥丧心病狂,妄起刀兵,致生灵涂炭,其罪恶滔天,绝不宽恕……”

“……附叛助逆之土目,若能幡然醒悟,朝廷既往不咎;若势穷而降,其地改土归流,土官罢黜问罪……”

朱燮元朗声念着圣旨,心中也佩服少年皇帝的机谋智断。

首先是宣布朝廷没有大规模改土归流之意,并警告那些暗中帮助奢崇明、安邦彥的土司赶紧收手,以免朝廷日后算账;

其次是以强硬姿态表明朝廷不会接受奢崇明、安帮彥的投降,一定要彻底剿灭,斩杀二贼;

最后则是对参与叛乱的土酋及水西四十八土目进行威胁利诱,助逆附逆者必除其官削其地,反正投诚者则会保留原来地位;

朱燮元相信,此道圣旨公开晓谕后,平叛战争肯定会迎来新的变化,且将是好的转机。

公开叛乱的是奢崇明、安邦彥,可还有不少暗中帮助他们的土司,使得平叛战争变得艰难。这与外界传闻,朝廷要改土归流有很大关系;

再说水西内部,全境为十三则溪,下设四十八土目;每一则溪置一穆濯为笃,又以一慕魁镇之,犹汉代之封国。

通俗点说,水西土司这个整体,是由很多类似于小部落的单位组成的。能合便能分,总有畏惧害怕,或是担心自己的地位不保的。

就算是土目没有投诚之意,此道圣旨公布,也会增加奢崇明、安邦彥的怀疑,怀疑手下有没有异心。

所以,一方面示之以威,表示彻底剿灭的决心;一方面又分化瓦解,威逼利诱,增加叛军分裂的几率。

朱燮元佩服皇帝的英明和智谋,却不知道朱由校所相信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这句话。

宣完圣旨,众将起身,有的神情平静,有的稍显讶异,还有的甚是惊愕。

朱燮元向北拱了拱手,说道:“万岁已拔调一半金花银支应平叛作战,又下旨拔调粮草物资。我等务要精诚协作,稳扎稳打,斩叛酋之首以报朝廷。”

“末将等敢不竭诚效力,以报皇恩。”众将躬身施礼,齐声应喏。

…………………

改土归流虽然是大势所趋,但影响极大,需要充分的准备,且不能以快刀斩乱麻的简单方式进行。

朱由校很明白这一点,但对水西,对奢崇明和安邦彥,却是一定要打垮剿灭。然后,水西地区还会有一些小土司存在,却不会再对朝廷构成威胁。

以大分小,这有点历史上推恩令的意味,但又不尽相同。

关键还是要抓住时机,以稳为主地进行推进,进行改革。

打建奴要稳,平奢安之乱要稳,制服蒙古诸部也要稳,朱由校感觉自己快稳如老狗了。

没办法,大明现在就是这样的形势,越急越要出事。

奢安之乱打了十几年,好象将来还会有个姓沙的土司叛乱,在云南搞得天翻地覆的。

“草民叩见万岁,万岁,万万岁!”

“草民拜见皇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稍显稚嫩但却很整齐的声音打断了少年皇帝的思绪,面对着跪倒一地的儿童,朱由校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皇后张嫣笑着连连点头,转头对皇帝说道:“孩子们真可爱,不是嘛?快让他们起来吧!”

朱由校颌首称是,朗声说道:“你们是我大明的未来,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作大明的栋梁之才。”

“草民谢万岁隆恩。”孩子们事先都被教过基础礼仪,回答得甚是整齐。

少英院,是皇帝亲自命名的,取少年英才之意,住着主要是北直隶招收的男女孤儿六七百人。

正如朱由校所说,他们是大明的未来,是他亲自指定教材,准备从小培养的栋梁之才。

为此,皇帝不惜将皇家西苑分成两半,盖房建屋,建起这座又是福利院,又是学校的少英院。

从收养安置,到安排宫人照顾,再到教材编订等工作,这帮孩子有的已经在此住了两月有余。

进来时的面黄肌瘦,到现在的干净整洁,吃饱穿暖,还是皇帝亲自收养,让很多懂事的孩子如同做梦一般。

按照朱由校的指示,少英院也分为两部分,年龄在六岁以下的住在一起;按时授课的则是六岁至十岁的孩子。

孩子们叩谢起身后,似乎少了一些畏怯。皇帝和皇后又令宫人分发糕点糖果,气氛便更显宽松。

“这些小丫头,真是可爱呀!”张嫣在皇帝含笑颌首的鼓励下,走到了女孩子中间,摸摸头,捏捏脸,显得亲切又和蔼。

觉察到裙裾有人拉动,张嫣转头去看,却是一个大眼睛的女娃,天真无邪地仰脸望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