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千金难买我开心(2 / 2)

“我们开派对庆祝一下吧。”朴妍娇从沙发上跳出来提意。

她的提意立即得到附合,一群人拿出小食、饮料,并在客厅里播放‘夜店’音乐。

小七和狗狗萨摩耶有点懵,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知道大家开心,她和它跟着也很开心,又喊又叫。

嗨到高处,朴妍娇下场唱歌、跳舞助兴。

担心尼可怀孕不适应吵闹环境,没想到她也跟着跳起民族舞蹈。

“哥哥,姐姐们为什么这么开心啊?”小七开心地绕着客厅跑圈,跑累了爬在张一怀里问。

张一也很迷茫,她们甚至不知道赚了多少钱。

突然想明白,她们只是需要一个开心的借口,有着‘千金难买我开心’的乐观心态。

次日。

已经连续三天,大量记者堵在农场门口。

这对张一来说不痛不痒,外面不仅冷、还下着毛毛细雨,他们愿意坚持就候着吧。

早餐后,张一坐到客厅的沙发上,正打算看看新闻,却被美琳拿走摇控器,金发柔顺、红唇轻启道:“我要想...”

虽然昨天晚上已经啪啪了三个小妾,张一心里的欲火还是腾地一下被点燃。

“我想要...看泡沫剧。”美琳笑盈盈把一句话说完。

“...”

张一被调戏了。

环顾四周,确认小七不在,张一伸手把女人拉到怀里,一双大手——上下求索。

美琳娇喘连连,只好把摇控器还给张一。

CBS和ABC电视台是所有电视台中收视率较高的频道,张一偶尔也看。

刚打开,就把张一气的想放狗咬人。

CBS电视台里正在播放农场的实时面画,一名记者以农场停车场、别墅、风电机组为背影,正在镜头前介绍农场情况。

“到目前为止,克洛斯农场依旧没有任何一个人接受采访,也没有人为那些破产者、跳楼者负责...”

听听这都是什么狗屁理论,自己把自己玩死,凭什么要别人负责?

法律有这么一条规定吗?

张一气的切换电视台。

ABC电视频道里,一个非裔主持人正在介绍这些天,一些投资者高扛杆买期货失败跳楼自杀的情况。

一圈统计下来,欧、米、神牛、太阳、土奥,因为参于这次酿酒巨头之间的资本市场博弈,而破产、负债,导至跳楼自杀有约四十到五十人。

新闻里还提到马克斯,介绍这次酿酒企业之间的资本市场博弈,明面上赢家有两个,一是克洛斯农场、二是马克斯。

其中马克斯嫌疑最大,因为他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是马克斯却在新闻上否认了这种说法,在言论自由的国度,他只是在网上有感而发而已,因为他本人是公主新酒和农场伏特加的狂热粉丝。

看到这里张一又笑又气。

笑的是,马克斯做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公开声明是公主新酒、和农场伏特加的狂热粉丝,等于免费为农场打一波广告。

气的是,他有暗示观众瞄准克洛斯农场的嫌疑。

美琳握着张一的手安慰道,“过几天外面那些记者就会离开,大家也会忘记这件事情。”

“我有一个好办法。”安琪走过来补充道,“让小镇上商家拒绝卖食物给那些记者、让汽车旅馆拒绝他们入住。”

“假如这样,那些记者会更来劲,就按美琳说的,什么都不做,叮嘱所有员工不接受任何采访。”

安琪吐了吐香舌,把点点头。

......

关掉让人不爽的电视,张一拿起早上送来的报纸。

《西雅图周报》《西雅图工人报》。

报社记者在艾伦的调教下,一个个变的乖如绵羊,报纸内容看起来赏心悦目,对涉及农场的新闻之字不提。

第二副页一条新闻吸引张一的注意力,标题:‘冉冉升起的世界级名校——西雅图理工大学’

报道内容把学校描写成一处大学圣地,不输给常青藤联盟的名校。

内容最后,‘为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质量,特向全球招聘各科医学博士、教授。’

甚至把年薪、安家费等诱惑条件,亦果果写在报纸。

以前听说过一个三线城市、二本学校,招聘博士老师,安家费送五十万RMB,已经感很夸张。

没想到报纸上开的条件更奢侈,安家费同样也是五十万——米元。

还有工资。

医学院正教授年薪25万米元,副教授年薪20万米元,助理教授年薪15万美元...

“这是谁开的条件?”张一回头看向凯西和宁静问。

凯西走过来看向报纸,“是我。”

“这会不会多了呢?”

张一感觉丝丝肉疼,私校毕竟是以盈利为目的。

“不会。”凯西解释道,“拿安家费得签八年劳务合同,定价是参考25号农场建筑别墅售价计算。

每栋大都50~60万米元,拿到安家费,他们还得加一些钱,才能买栋房子。

至于月薪,毕竟一名医学教授在医院工作每年挣的不止这些钱,如果招不到人,还得增加才行。”

张一忽然想通。

在国内一个医学教授除去工资,偶尔出出手术、带带学生,一年下来,工资加红包,肯定比二十五万米元多。

“其实,目前学校收到的入学申请,数量已经有两千人,不仅可以维持新学校一学期运转,甚至还有一点点结余。”凯西补充解释,“后面如果招到有更多学生,都是赚到的。”

“哇...”张一眼睛UPUPUP闪亮,“现在才两月份,居然已经有两千人申请,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留学都是提前一到二年准备,最短提前几个月申请,如果临近九月才想出国留学,时间肯定是来不及的,等到六月份,会有更多免签国学生和米国本土学生申请入学。”

“可以、可以...”

张心里乐开花,原本只求保本,现在看来,明明可以挣更多。

“新学校的承载能力里两万学生,现在才两千申请,除了西雅图当地报纸,我们是不是应该在更广范围打打广告?”

“这是一个好主意。”凯西赞同。

张一心里已经有一个好的想法,试想在农场每一瓶卖出的酒标上印写着:

‘西雅图理工大学指定饮品。’或者‘西雅图理工大学医学院赞助商。’

效果应该很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