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这文举结束之后,张俨又开始筹备了武举。
张俨觉得这武举并不能简单粗暴的比试武艺。
这有不少的儒将能发挥作为作用也是极大的,像是高顺一样,虽然他都武力可能比不上赵云和典韦,但是高顺发挥出的作用也绝对不比这两个人小。
于是,张俨把这武举分成两部分进行,先考武艺再比策略,也可以只参加其中一项,到时候会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来分配官职。
并且张俨还允许云中军低级的军官和士兵参与这武举,这也是张俨对低级军官和士兵的一种笼络手段。
这武举可就比科举热闹多。
张俨设立的举办武举地方就在这军中的校场内。
不但如此,张俨也还允许外人前来参观武举比武,也算是大大增加了这个武举的含金量。
哪个男儿不想名扬天下?
张俨把校场开放的出来,允许百姓们围观武举的这个行为,让不少自持勇力的武举子都十分兴奋。
武举子都觉得居然能在那么多人的面前举办这样的武举,想来私相授受的可能性也并不高,起码保证了基本的公平,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好处。
张俨这样子做的目的自然不是为了让百姓们看乐子,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增加他手下军队在这云中郡的存在感。
只有当这些百姓切身感受到这支军队就在他们身边的时候,他们才会把这支军队认成他们的子弟兵,才会给张俨的军队更多的拥护与支持。
不过有个事情让张俨始料未及的,就是有因为武举比武精彩打斗情况较多,有不少的百姓和小商贩私底下竟还开出盘口来,尤其是在这武举的最后几场,甚至有些盘口还搞出了个浮动赔率出来………
不过这武举倒是没有招到什么声名赫赫的大将。
若是说到有,那的确也有一个,这名武举子的名字叫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人。
在郭淮也不是个普通人物,在历史上可是做到了曹魏势力的前将军,甚至死后还被追封追赠为大将军,可见其才能到底有多高。
就在这武举的最后一场比武,郭淮轻松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在高台之上,张俨亲自任命郭淮为他的直属亲兵步兵副统领,也就是典韦的副将。
实际上,典韦这领兵作战的才能并没有多高,只是他的个人武勇少人能敌而已。
郭淮还的统帅能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武力值相对又没典那么高,让他给典韦当个副手,正好长短相补,相得益彰。
郭淮初投到张俨麾下便得到了如此的高位,自然是感激涕零,而校场四周的围观者也看到了这护匈奴中郎将唯才四举的模样,纷纷相互相互传颂,着实给张俨打了一番好广告。
围观者有不少的人还是滞留在云中城的士子,等到这些是士子回家之后,张俨爱惜人才的名声便传遍了整个并州。
这样可以后来为张俨以后招纳人才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恰恰也正是张俨给郭淮和温恢一个对高位置的目的。
只要张俨第一次科举和武举办成功了,那么他以后再办科举来,就能赢有更多有本事,有才华的人来参与。
这样张俨才能更多的收纳到这天下的人才,如今给出的区区两个官职,怎么算都是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