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武王(2 / 2)

澳洲风云1876 葡萄无牙 3427 字 2021-09-16

在乾隆朝,清军平定准噶尔部和回部之后,西北边疆就已全部纳入清朝统治范围,最后奠定了清朝疆域的版图。“今准噶尔全部荡平,伊犁皆为内属”。

清廷在伊犁设立官衙,派驻军队,其管理等同于内陆,清廷在南疆各城派驻大臣、总兵,总理伯克事务,并对伯克授予各类品级。

清朝将位于国境之外(即传统习惯边界线以外)的部族与国家都看成境外外藩。如新疆境外的哈萨克、布鲁特、浩罕、爱乌罕(阿富汗)、温都斯坦等。

境外外藩事务一般都归礼部经理,由主客司掌朝鲜、琉球、越南、南掌、暹罗、苏禄、荷兰、缅甸、西洋诸国朝贡、袭封等事务。

按照朝廷规矩,大洋王国属于境外外藩,由礼部署理事务。

十九世纪末期

大清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极大变化,西方列强开始侵入华夏,而那些原来所谓的通市外藩转眼之间都成为帝国,并逐步开始蚕食和侵略清朝周边的“外藩属国”。

英国入侵西藏周边的锡金、不丹、廓尔喀,沙俄入侵新疆周边的哈萨克、布鲁特等,法国入侵西南边疆之外的越南、缅甸等。而随着扶桑国的崛起,琉球、朝鲜等原属清朝的藩属国逐渐被侵占或吞并,边疆频频示警,简直让清庭焦头烂额。

在此形势下,原来所谓的属国、外藩、藩服等概念全都破灭,清朝?陷入短暂的认识混乱情况,需要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在这种情况下

大洋王国国王王后联袂来访,无疑是给紫禁城出了一道大难题。

该如何定位?

这关系到接待的规格,礼仪,作为天朝上国那是断断不能失了礼仪的,这关系到皇家的体面,那可是头等的大事。

数日之后,光绪皇帝再次接见大洋王国特命全权使节朱伟伯爵,言语间倍加优待,颁下明旨曰;

今有海外外藩大洋王国,心慕中华礼仪,不远万里前来朝觐,执礼恭敬,联心甚慰,温言嘉勉之。

想我华夏物华天宝,出产丰盈,敦化礼仪世所敬仰。

如今外藩夷国奉表纳贡来朝以为敬,当为盛世之景,朕允其所奏,敇封大洋王国国王李福寿为“武王”,亲王爵,李顾氏为王后,其子李思元为奉恩忠国公,以示皇恩浩荡。

尔等宜各安其分,通商交好,和睦邦交。

念及路途遥远,舟马劳顿,武王及王后诸属不必入京觐见,着恭亲王奕?即日执节远赴两广,以国王之礼待之,钦此。

朝廷的意思很明确,你们要来我也阻挡不住,但是在两广地区看看亲戚就好了,就别当京城来添麻烦。

在封王一事上,满清朝廷显得很大方,原本对外邦交之中,满清朝廷对内外蒙古诸部统领向来有加封王爵先例,对朝鲜,琉球,越南等国敕封国王也很大方,凡有所奏,无有不准。

这次大洋王国国王李福寿想要一个“赵王”的封号,朝廷犹豫斟酌了好久,终究觉得不妥。

满清朝廷可不是英国,他们知道“赵王”这个封号乃是唐太宗李世民曾经拥有的王爵,其意义非凡,绝不能轻易授予。

大洋王国国主李福寿原本是李唐王朝后人,这是否意味着其对华夏故国念念不忘,心怀叵测之念?

事情涉及国朝根本,举凡有任何一点嫌疑,满清朝廷都不会轻易许之,纵容大洋王国不当之野心,更不会给予其窥探中原的籍口。

贸然拒绝又怕引起对方的强烈不满,斟酌再三,最后才给了“武王”这个不伦不类的亲王爵敕封。

真正追究起来,武王这个封号还要上溯数千年到商朝,没有秦、赵、韩、楚、晋、鲁、齐这么敏感,而且是渊源足够古老的一字亲王爵,位份足够尊贵,也算对得起这个大洋王国的国主李福寿。

至于说英国皇帝给了个“秦王”封号,满清朝廷觉得那就是蛮夷之国,完全做不得数的事。

事情就这么决定下来了,双方都表示满意。

朱伟在京又盘恒十数日,随后代表大洋王国与清廷签订了通商条约,援引英法等国通商常例,条约规定大洋王国可以在广州,沪海,威海卫和天津四座商埠通商,未经允许,不得进入内地。

其后紫禁城又一道圣旨颁给两广总督顾延川,念其永镇南国劳苦功高,加封太子太保,文华阁大学士,从一品衔,赏穿黄马褂,并赐光绪皇帝手书“国之柱石”牌匾一个,赏银若干。

随着陆续圣旨颁下,这件让朝廷挠头的麻烦事儿总算告一段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