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2章彻骨的严寒(1 / 2)

澳洲风云1876 葡萄无牙 5064 字 2022-05-31

大洋帝国的政治版图无论怎么划分,都是皇帝李福寿手中的棋子,这一点毋庸置疑。

1896年致公党的大分裂,若没有皇帝陛下私下授意,仅仅凭借在皇帝陛下身边十几年的皇室秘书长范仲斋,一个内臣,想要在政坛掀起偌大的风浪, 无异于痴人说梦。

谁能够上台执政取决于圣眷,而非劳什子民主竞选。

在大洋帝国

拥有全国性崇高声望的只能是大洋帝国皇帝李福寿一人,其他无人敢于邀买人心,除非想作大死。

在当前世界性经济危机风暴席卷来的时候,皇室宣布建立全国性赈灾机构“皇室仁济总会”,并且对失去工作的底层群众展开大规模慈善赈济, 将在全国230多个城市雇用数十万妇女和义工, 为挨饿的家庭送去食物, 送去温暖。

这种事儿只能皇室出面去做,具有天然的合理合法性,别人即便腰缠万贯,也只能把相应的善款捐入皇室或其它慈善机构,由慈善机构代为发放。

直接搞,那是不行的。

在大洋帝国法律体系中,有一部叫做《帝国安全法》,专门惩治各种里通外国,造谣混乱,意图不轨谋反的叛国罪行。

一旦罪名成立,起刑就是流放阿拉斯加,严重者处以绞刑, 可以并处没收家族全部财产,剥夺贵族爵位,全家流放的附加刑,是重罪之一。

墨尔本距离帝都长安, 只有十来個小时的火车车程,距离非常近, 往来公路、铁路和航空交通也非常方便。

乘坐长安至墨尔本的飞机航班一个小时就可以抵达,这成为了商务人士的最爱,也是对国内热门航线之一,仅次于帝都长安至红河谷,至松江等黄金航线。

至于从帝都长安前往悉尼,由于驾车只需要4个小时,而且道路宽敞平坦,绝大多数人选择驾车前往,反而更加快捷方便。

面对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

大洋帝国立马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极强的政策,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开始启动大规模基础建设,为越来越多的失业人群提供数百万个就业机会。

数10项大型铁路工程,数以百计的公路干线提等升级工程,数以千计的桥梁,各种大型水电站,火电站以及大规模城市建设工程陆续展开。

这些大型基建工程以及其他针对性极强的政策陆续出台,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显著效果。

强劲的需求重新启动了数以千计陷入濒临破产境地的大大小小钢铁厂,水泥厂,木材加工厂, 设备以及运输业, 海轮满载着货物离开港口,一队队的货车行驶在道路上,整体国民经济肉眼可见的迅速恢复生机。

重新开工的工厂里,熙熙攘攘的工人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微笑。各个建筑工地上,那些刚刚失去工作的人们正在挥汗如雨干活。

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保住房屋,让妻儿老小不至于流离失所。

只有失去了所有,才会更加珍惜现在。

为此,普通劳动者焕发出极大的建设热情,帝国经济就像枯萎的树枝重新焕发生机,抽出代表着新希望的嫩芽。

相比较其他工业经济体

大洋帝国刚刚落入水中,差不多水淹了半截腰,便开始了强力的经济拯救工作,很快见到了成效。

大洋帝国面临的是全球性经济大萧条的严重冲击,外贸出口严重萎缩,投资者已经变成了惊弓之鸟,投资信心严重不足,从而导致整体经济陷入困境。

尤其是大宗出口产品羊毛纺织业,天然橡胶业,汽车,钢铁,煤炭和成套设备以及电子电器业,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大萧条中,先后遭受重创,产能大幅衰减。

所以,大洋帝国面临的是产量过剩、需求不足的问题,

在开启国内大基建浪潮的同时,帝国以皇室和政府为主的慈善救助机构,利用雄厚的财力采购大量农副产品,用于赈济社会底层人士,并且慷慨的援助友邦。

这一行动

无形中却重创了俄国的粮食出口市场,毕竟免费的比花钱买的更香。

大洋帝国财大气粗,为了保证国内农牧业迅速恢复,不惜投入上亿金洋的巨额资金,将多余产能出口至越国,琉球王国,密歇根共和国,英法德等国,美其名曰经济援助。

这样一来

严重打击了苏俄的传统粮食出口市场,令其更难得到宝贵的金洋外汇,国内工业化发展举步维艰,可谓是一把把的辛酸泪。

对于刚刚实现独立自主的苏俄政权而言,国内百废待兴,整体工业基础经过世界大战,为期5年的残酷内战和俄波战争的摧残,基本上沙俄帝国那些残存不多的工业老底子,已经折腾的一穷二白。

唯一拿得出手的除了粮食就是石油,整个国家已经退化成农业国,财政方面极为困难。

遭到大洋帝国免费粮食援助冲击,苏俄数月以来的出口粮食数量节节下降,价格更是崩盘,已经降到了生产成本的7成左右。

这让苏俄全面重建工业体系的计划陷入困顿中,没钱还搞什么建设啊?

别忘了

法国人现在还在与苏俄打国际关系,俄国人并不承认沙俄时期200多亿法郎的巨额贷款债务,就更别提偿还了。

如此糟糕的信誉,有谁能站出来帮助苏俄?

在原本的历史时空

因为世界性大萧条的冲击,米国为了生产自救,曾经大规模的向苏俄提供金融贷款,数字高达17亿美元之巨,并且转移工厂和生产技术,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几乎渗透到工业体系的各个领域,等于手把手的帮助苏俄建立了先进的工业体系。

如今不可能了

米国已经被拆得支离破碎,8成以上的重工业都留在了密歇根共和国,在金融大萧条的环境下纷纷破产倒闭,没有机会转移出去。

当今世界上

也只有大洋帝国有能力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帮助苏俄重建整个工业体系,但这种可能性无限接近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