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战后京师(求票)(2 / 2)

这帮子人也没有感到奇怪,就这么往大门前攻去,有几名身强体壮的旗人抱着一根粗重的原木向大门撞去。

“哐当……哐当……”大门坚持了一会儿,终于被推倒了。

“冲啊,杀了鬼子六,抢他娘的。”

一群暴动的旗丁冲了进去,可是他们也不想想,为啥撞了半天门,都没人来管他们。

突然,这些人的面前出现了一排排士兵,这些士兵枪口对着大门的方向。

“砰砰砰……”枪声响起,冲在前面的旗丁头目,中枪倒地。剩下的人赶忙没命地往后跑去。

可是门口的街道两侧,不知道何时也出现了复兴军的士兵。

这些人本就胆小,一开始只是凭借着一时之气才跟着闹事,此时事情败露,他们又回复了原本懦弱了样子。众人纷纷丢掉了手中的兵器跪在地上。任由复兴军的士兵将他们押走。

第二天,董书恒喊来的魏玉祥。经过了一个晚上的考虑,他准备了几点建议。

一是,将灾区的两百万灾民全部迁移出来,暂时转往海州安置。这样方便苏北的粮仓就近提供粮食。这些灾民,董书恒准备等五月份黑龙江解冻之后全部迁往东北。

二是,发电给冯老先生,询问是否可以在山东的西部,建立一个固定的黄河泄洪区。

历史上山东的西部就是一片大泽。实际上就是黄河的泄洪区。可是这里随着人类的开发,已经消失了。所以黄河一路行来基本上就没有大湖来进行调节水量。

长江为什么水患少,一方面因为长江泥沙少,另一方面是因为长江有洞庭湖,有鄱阳湖来调节水位。

以前缺少耕地,没办法安置这么多的百姓,不可能将好好的耕地变成泄洪区。

但是现在复兴军手中还掌握着大量的未开垦耕地。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将这些百姓全部迁移出去。

第三,还是使用复兴军老办法,在山东做好以工代镇。董书恒准备开建徐州至济南的铁路。同时在威海卫打造一座军港,在胶澳建造山东最大的商业港口。这几个投资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到时候可以养活很多家庭。

这些工程必然要消耗复兴军大量的资金。

但是此时董书恒不怕花钱了。

因为他整个拿下了京城。

这城里的达官贵人,王公大臣几百年来积累的钱财全部都是复兴军的了。

为此董书恒调来了特战队中最擅长抄家的大队来执行这件任务。同时还将胡光墉调过来负责统计估价。

抄家的工作从第二天就在进行,不过复兴军做的很低调。

那些大的府邸都已经被清空了,府中的人全部都集中安置,由军队看管起来。

奕忻虽然投靠了复兴军,但是董书恒并没有放过他的府邸。

他只是被允许带走价值一万两银子的积蓄,并且得到了一处还算体面的宅院。这些钱足够他全家节省着用了。

就这样,奕忻已经知足了,因为其他的王公大臣可是全部都被抄家,然后贬为平民,据说还有送到农场去劳动改造。

董书恒很期待,这个京城中到底能够挖出多少的金银财宝。

……

济南军政府总部,已经两天没合眼的桂中行还在密切关注着灾民的情况。

他现在还是在被观察阶段,要是这件事情办不好,那么到时候董书恒肯定不介意将自己的换掉。

所以他这些天一支兢兢业业,没想到刚刚让山东地方上稳定下来,一场大水又冲进了山东。

他在心中咒骂了英桂的十八倍祖宗。他一个满人投靠了复兴军,做到了这种程度,容易吗?

他现在能够做的就是救人,洪水到了运河之后汇了进去,然后继续向东寻找新的河道。所以最严重的地区是在运河以西地区。这次大名府的救灾任务也分给他统筹管理,无疑又给他加了一个担子。

运河之上,从江宁发出的第一支船队已经进入了山东境内。

冯道利站在甲板上,在他的边上,学生们正在测量运河的深度。

“老师,运河的水深比往年同期增加了40厘米,含沙量也提升了两个点。”

他的大弟子杜辉走过来跟自己的老师汇报道。

杜辉现在已经在水利部挂职了,成了一名技术性官员。当初一起到书院的五个朋友,在书院中都算是各个领域的佼佼者,加上五人都品行端正。

书院中的学子给他们五人送了个绰号叫“书院五君子”。

冯道利咳嗽了一声,点了点头。

“嗯,应该是黄河决口注入了运河。走我们舱室看一下地图。”

众人又随着老师一起回到了船舱,那里有一副巨大的地图。

“这次黄河决口,向东北蔓延,进入运河,那么她接下来应该是要从大青河入海了。这次怕是要改道了。我们必须要道大青河那边去看一下,看看这条河承受得住黄河的径流吧?”

冯道利说道,然后看向杜辉,吩咐道:“等会儿停船的时候,你下船去让山东的官府密切关注大青河沿岸的情况,我担心那里会遭受二次洪水。”

黄河那么多的水量,要是一下子注入了大青河,很有可能会使大青河支撑不住,说不定会造成大青河的决口,到时又将给大青河下游的百姓带来危险。

船队继续前进,这个船队除了冯道利他们,还有大量的物资以及医务人员。另外还有五万从江苏新征调的民兵从路上北进,到山东帮助抗灾。

……

天津城内端华手下几万大军都被围在里面不得动弹。他一直在等待朝廷从东北调来的援军。

可是援军没有等到,却等到了京师失手的消息。

一开始他还不相信这个消息。准备派人回去查探一下。

可是人刚派出去。朝廷的使者就来了。与其说这是朝廷的使者,不如说这是复兴军的说客。

书房之中端化还在拿着圣旨,呆坐在原地,不知所措。

这时候肃顺走了过来:“三哥,这是怎么了?”

端化将圣旨递给了他。

“嘭……”肃顺一时激动没有拿稳圣旨,将其掉落地上。

“这……这,这怎么可能。朝廷没了,我大清这就亡了?”肃顺语无伦次地说道。

他突然间感觉到自己一直精心保护的东西,原来什么都不是。

“唉……我们都被复兴军算计了。原来我们一支忽视的太行山匪就是复兴军埋伏的暗子。”

“他们早在一年多以前就开始布局了,这个董书恒还真是老谋深算啊!”

端化感叹道,这次自己输的不冤。

“六弟,我们按照陛下的圣旨降了吧,也为我满人留点种子。不要皇位没了,还给人家灭了种。”

肃顺没说什么,他不知道该讲什么,这一年来,他已经尽了自己最大得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