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侒很满意的点点头,又道:“为了和朝廷争夺人心,也为了打赢了这场舆论战,我决定在登州、琉球新建多所小学堂,就叫华夏书院。
除了让镇戎军的士卒和百姓的子弟在书院读书外,我还准备在济州,郓州,甚至京东河北之地其他地方,免费招收六到十岁的小孩前来就读,学习儒家经典和其他实用学科……”
宋朝果然是文风鼎盛的朝代,哪怕在会的大多都没怎么读过书的大老粗,但骨子里还是对文化人充满了尊重,一听这话都来了兴趣。
“好啊,读书明理好啊!”
“这可是功德无量的事,谁不说我们镇戎军好,特别是那些想上学却上不起学的赤贫人家,还不一辈子感激我们镇戎军?”
“还有一点就是,等这些童子学成之后,也可为我镇戎军所用,这其实也是在为我们镇戎军培养人才。”
“不过我们一下扩建四所小学堂,恐怕教书的教授怕是不好找啊?”
李应皱着眉头头,他听了曹侒计划,四所小学堂每所要至少能容纳四百学生,加一起就是一千六百学生。
算上之前办理的学堂加一起总共新增加的学生就有两千一百人,就算按三十个学生配一个教授,也要七十个私塾先生才行啊,短时间内哪里去找这么多教授啊?
这让李应这个大总管伤透了脑筋!
不过曹侒却认为这算不得甚么问题。
“没有私塾先生那就去请啊,这年头只要有钱,请几个给童子启蒙的私塾先生有甚么难的?”
“大王不知,话可不是这么说,可能不知道这些读书人的脾气。
因为大宋文教大兴,读书人广泛受到尊重,到处被人高看一眼,因此。很多读书人都有点自命不凡,说白了就是高不成低不就。
曹侒可能不知道,很多人宁愿给当官的或者大地主做门馆先生,甚至是单纯靠亲戚、同乡、朋友接济,也不愿意去做教穷人孩子的私塾先生,因为这样没前途。
所以要招到足够的私塾先生,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啊?”
曹侒笑了笑,其实李应说的这种情况曹侒怎么不晓得?
“假如我们镇戎军军出了一件文坛盛事,轰动整个整个大宋读书人的圈子呢?”
李应顿时眼前一亮,异口同声道:“甚么文坛盛事?”
曹侒当即示意站在身后的汤隆,汤隆立刻会意,从随身携带一只小木匣子里取出三本书来。
这三本书都是线装书,这在外面虽然还挺新奇的(宋朝的书大多还是册页,就像奏折那样样子,线装书道明朝才盛行),不过在镇戎军大家却都见怪不怪了。
倒是蓝色封面上几个大字让两人一下瞪大眼睛,满是疑惑。
“三字经?”
“弟子规?”
两人再次异口同声问道:“这是甚么书啊?”
“都是启蒙书,给我们镇戎军书院的学生启蒙用的。”
两人有些狐疑,一人拿起一本书,翻开,一面看一面一字一句读了起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只读了几句,两人都有些不淡定了,要知道这时候孩童的启蒙读物,还只有两本,一个就是最早的《千字文》还有宋初时的《百家姓》。
不过这两本书却主要是以教导认字为主,没甚么意义,而现在军主哥哥拿出的这两本《三字经》和《弟子规》不但朗朗上口,而且还包含太多的做人道理,圣贤教诲在其中。
这简直是足可以与《千字文》,《百家姓》媲美,甚至还有超过的启蒙读物啊!
两人再次惊叹起来,兴奋得身体都微微发抖了,只见两人的眼睛一下放出光来,如获至宝一般看着曹侒,道:“大王,这三本书,莫不是大王所编?”
曹侒淡淡的点头。
倒不是他太无耻,剽窃古人心血,而是曹侒需要足够的名声才能和老赵家争夺天下。
古代的人造反,可都是要弄点什么天命所归的东西,比如陈胜吴广这两个没读过书的都知道在鱼肚子里弄一个“陈胜王”绢帛,晚上狐狸大叫“大楚兴,陈胜王”;
比如谁谁得了天下后,就派人宣传他出生时的各种异象,天降祥云,霞光万丈,金光满室,香气满村等等,反正就是就是说朕一生下就不平凡,就是应该做皇帝的。
曹侒虽然不需要搞这些名堂,不过出两本书给自己刷点名声也是需要的。
等这两本启蒙书籍流传出去后,大家见到这么好的三本蒙书竟然出自镇戎军军造反的反贼头子曹侒之手,怎么会不惊叹,不好奇,不对自己多一番了解?
然后他们就会打听,打听这个曹侒是怎么回事,为甚么要造反?然后自己再派人一宣传自己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抵御胡虏,一致对外的主张,总能得到很多人的认同。
而这其中肯定也会包括一些读书人,镇戎军现在最缺可就读书人了。
再者说,这也是为镇戎军加分的事情。
要知道,宋朝可是一个文教大兴的朝代,中华文化的最高峰就是在宋朝。
在这个连三岁小孩也知诗书礼仪的朝代,人们对有有文化有学问大学者大诗人的尊敬和崇拜是后世人难以想象的。
就像后世的追星一样,在宋朝写的一手好词的词人就是最受追捧最受尊敬超级明星!
而若是有人一下编著出两本这么高水平的神级启蒙书籍,那就立刻跻身一代文宗的地位,肯定会受到天下所有读书人的尊敬,哪怕这个人现在是一名“反贼”。
因为这三本书实在太厉害了,《三字经》就不不必说,自一问世就成为古代学生启蒙必读之书;而《弟子规》则是教导圣人弟子修身养德,列述弟子的各种行为规范。
自然的,作为启蒙书的作者——曹侒也将在读书人当中,甚至所有宋朝百姓当中变得无人不知了。
这时候朝廷要是再想污蔑曹侒,污蔑镇戎军军,很多人也不会不会信了。
这曹侒可是一代文宗,大学问家,大诗人,你说他麾下的镇戎军是一群只会杀人放火的恶魔,怎么可能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