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烽烟四起的大宋(2 / 2)

水浒之曹大官人 餹柒 4926 字 2021-08-07

现在是不打不行了。

虽然很不想打,但统兵多年的童贯却也知道,若是被人打了不敢还手,那这军心士气也就别要了。

更别说全军上下一开始就是主战的——朝廷危急,关我们西军甚么事,现在当然是抢钱和报仇要紧,若自己还要坚持招降,只怕一场哗变就在眼前!

而且童贯也想过了,现在全军士气正旺,攻下西凉府应该不难吧。

到时候杀光西凉府守军,想必能震慑其他地方的西夏守军,再去招降应该就容易多了吧?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这时西凉府守军的想法却是:

俘虏大帅的是曹侒。

攻破兴庆府的也是曹侒。

现在曹侒已经走了,怎么连童贯也要欺负我们?

就我们党项人的这个暴脾气能答应?

而西军跟我们是百年血仇,想让我们投降他们,绝无可能!

这就是党项人现在的想法,所以童贯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地方。

.................

汴梁城。

皇宫中。

“童贯那厮怎么搞的?西军不是一直自诩大宋第一强军,却是怎么连一个被曹侒打残的西夏都收拾不了!”

连日以来郁闷不已的赵佶这时已经顾不得平日里的温文儒雅,变得就像一头暴躁的老虎一般,直接骂做“童贯那厮-----”。

要知道赵佶的个人涵养可是一向很好,对身边的近臣也没架子,更别说发脾气了,现在却一改往日形象,可知心里有多恼怒了。

这也难怪,现在田虎、王庆、方腊、晁盖这四大寇匪的势力是越来越大了,不断的攻州夺县,朝廷却没办法出兵将其剿灭,只能眼睁睁看着贼人一天天做大。

这叫赵佶怎不心急如焚。

而童贯之前派人送来书信,说马上就能平定西夏全境,然后带兵回来灭火。

哪知等朝廷的派去的人到西夏一看,却发现童贯近十万大军竟连个西凉府也未打不下来。

而且更重要的是,朝廷这边已是十万火急了,童贯也应该先派兵来救火才是。

可西军那些将门却全都推三阻四,拖拖拉拉,不是说要休整,就是开口要军费要粮草。

总之就是没一个肯快速驰援朝廷平乱的。

没足够的好处就想让他们前往河东、京西、山东、江南平乱剿匪,几乎不可能。

赵佶没想到,童贯这个废物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平定西夏,而且看样子西军他并没有掌控西军。

地方厢军又打不过这些盗匪,难道动用不堪一击的禁军?

只怕非但不能剿贼,反而是在给贼寇送粮草送武器装备!

难道要派出仅存的一点御营兵马?

可朝廷中枢汴京城交给谁来保护?

想他堂堂大宋皇帝,富有四海,每年税收少则八千万贯,多则一万万贯,养了八十万禁军,几十万厢军。

哪知事到临头,却无一兵可用!

想到这些,赵佶怎能不暴跳如雷,气急败坏。

局势如此,赵佶盛怒不已,大殿之中,一帮大臣自然也是愁眉苦脸。

别的不说,就说朝廷现在朝政几乎崩溃,他们的福利也大幅缩水。

不但过年的赏赐没有了,平时的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匹刍粟、添支、职钱、公使钱等也都打了八折到七折。

虽不至于日子过不下去,但却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大把大把的往家里搬钱,想买甚么买甚么,天天宴饮,置酒高会,风流快活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最近的反贼就在汴京城不足四百里远。

等于大家都活在反贼的威胁之下,很多人甚至每天晚上做梦都会梦到反贼突然杀到,这种压抑的日子,谁受得了。

等赵佶气略微消了些,就见蔡京颤悠悠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耐心分析道:“官家,那西凉府扼守河西走廊要道,城高壕深,易守难攻,童大人一时攻不下来也是正常的。

九十年前,辽国也曾发兵十万围困西凉府四个月之久,同样未能攻破城池,最好只能无功而返,可知这西凉府不是这么容易攻破的。

就算西军花大代价,耗时数月攻破西凉府又能如何?

对朝廷又能有多少好处?

需知西凉府一路往西俱都是崎岖难行的山道,想要一路攻破宣化府,肃州、瓜州何其之难也!

依老臣之见,不若派遣使议和,息兵罢战,如此一来,十数万西军俱都可脱身矣,童枢相便可亲率兵马回援京师,剿灭寇匪!”

“老太师,多言在理!”

“恳请圣上下旨,让童相公率军回京!”

这些大臣听得蔡京所言,都觉得有道理,攻不攻的下西夏跟他们有半毛钱关系,自己的根基在汴梁,如果汴梁有失,他们也跟着成为反贼的阶下囚。

就怪童贯这个阉人,好大喜功,就想着自己立功。

根本不把大宋和官家和他们的安危当一回事。

很快群臣就结成了“反童联盟“,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向赵佶诉说童贯的不是。

“依我看,那童贯想自己当西夏王!”

这时候高俅突然抛出这个重磅炸弹。

整个大厅都安静下来。

童贯,自立为王?

大家都被高俅的这句话吓了一跳。

就连赵佶的眼睛也不由得慌乱的跳动起来。

西夏王?

高俅所说的三个字,简直就是:

杀人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