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过带着一群人闯进来,刘希尧神情瞬间数变,最后定格在惊喜上。
李过打量刘希尧一眼,看见他一脸真诚,都有些不太确定了。
不过李过还是道:“刘将军,李际遇兵变谋反,暂时委屈你一下!”
语毕,李过一挥手,几名士卒便上前,将刘希尧控制。
刘希尧是左革首领之一,同曹营兵一起,被李自成收编。
这使得刘希尧与李际遇关系密切,而现在李过已经知道,招他去长安的诏书是伪诏,应该是李际遇所发。
这样一来,李际遇让刘希尧接手征西大军,李过便不能不怀疑。
“太子殿下,这是为何啊?”刘希尧只能装糊涂,脚踩在燃烧的灰烬上。
这时,士卒一阵搜索,却从书桌内找出一封书信,呈给李过。
刘希尧见此,脸色刷的一下惨白,当即就要抢夺,却被士卒牢牢制住。
方才太急,他撕了自己写给李际遇的效忠书信,却忘记了李际遇写给他的书信。
李过见他的神情,接过书信看了看,冷眼盯着刘希尧,冷声挥手道:“带下去!”
“殿下!臣也是刚收到信,没有参与谋反啊!”刘希尧被架着往外拖,慌得蹬脚大喊。
李过却阴沉着脸,任由士卒将他拖走。
在顺军夺取关中,李过长年镇守南阳和襄阳之地,他在这里的威望很高,几乎没费什么功夫,就重新夺取了对征西大军的控制权。
此时从刘希尧书房内搜出的书信,再次证明李际遇已经发动兵变,并且控制了长安城,甚至整个关中地区。
这让李过十分焦急,一面派人去打探消息,一面以大顺太子的名义,号召襄阳和南阳诸地,听他的号令,并传檄关中,起兵勤王。
不过,大军还未出行,镇守武关的石开,便仓惶奔来襄阳。
这时在节堂内,李过身穿盔甲坐在帅位上,两侧众多顺军将领云集。
浑身是血,衣甲残破的石开跪在地上大哭道:“殿下,叛军杀了臣父,又攻破了武关,还请殿下为臣报仇啊!”
前来接收武关的叛军,发现牛金被杀,知道事情败露,李过已经逃回襄阳,立时就对武关发起了攻击。
武关是大顺境内的关隘,不承担抵御外敌的使命,所以驻军不多,只有三千人,根本挡不住叛军,没守三天就被叛军攻下。
李过先让石开起来,好声安抚几句,然后沉着脸,问道:“诸位对此可有什么办法?”
各将都是神情凝重,从眼下的情况来看,李际遇应该已经控制了关中,
这样一来,李过控制之地,就只剩下南阳和襄阳两地,而李际遇则控制了河东、关中,兵马和地盘,都将数被于李过。
刘宗敏看众人都不说话,一拍座椅,朗声喝道:“还能怎么办?立刻起兵,解救陛下!”
大堂内众人却没有应声附和,叛军控制关中,又有满清背后支撑,现在连武关,也落入叛军之手。
恐怕眼下担心的不是起兵救李自成,而是该考虑如何抵挡叛军的进攻。
这时高一功看了坐在一旁的宋献策一眼,然后起身行礼道:“殿下!我大顺与梁国同盟,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殿下何不向梁国求援呢?”
李过不是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实际上在得知清军支持李际遇叛乱后,李过就想到了借助梁国的力量平叛。
只是,高欢乃是野心勃勃,吃人不吐骨头的主,他向高欢借兵,必定会付出代价。
不过现在他似乎也没有选择了,若是不能平定叛乱,夺回关中之地,以南阳、襄阳两地,他迟早被灭。
李过看向宋献策,问道:“不知道宋先生能否帮孤这个忙,恳请梁王出兵,助孤平叛。”
这次满清支持李际遇叛乱,如果成功的话,对于梁国而言,可谓极为不利。
现在事情已经发生,梁国只能丧事喜办,看能否从顺国内战之中,谋取利益。
宋献策站起身来,躬身行礼,“在下正要返回梁国,向大王陈述顺国之事,愿意替殿下转达这个请求!”
李过遂即站起身,还礼道,“那就真太感谢宋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