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忍不住的唏嘘,“她能有这份心,等她嫁人,我给她添妆。”
明昭道:“我觉得他们的婚事不急,现在要着急的是北地这边的学子的出路问题。”
向禹坐直了身子,“为了这事,王爷和我都快愁白了头了。北地初定,也不能在这个当口就跟大齐那边撕破脸。这几年的战乱,的确是劳民伤财,再打下去,估计老百姓也都得被逼死了。”
明昭点点头,“的确是这样,大人物的博弈,遭殃的只能是小人物。既然北地暂时不能独立,那么科举取仕这种事就不能私自开展。但读书人不参加科举,哪还读书做什么?毕竟做学问这种事,能用来换饭吃的不多。北地的读书人本来就比不上南方,若是再流失了,那可真就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了。”
崔氏给爷俩倒茶,笑着道:“听明昭分析的头头是道,显然是思虑很久了,可是想出了什么好法子?”
向禹也眼巴巴的看过来,小丫头六岁的时候就能把一个学院办的有声有色,足见鬼点子很多。
明昭喝了口茶水,“我的确是有些初步的想法,能不能行,还得干爹去跟王爷商议。”
向禹道:“你说!我们现在可就缺想法。”
明昭唇角抽了抽,既是打算管这茬子事情,那就不能再藏着掖着,“王爷想要在北地兴办学府,的确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但是学院若只是培养人才,却不能很好的安置人才,将来这帮人去参加大齐或者南吴的科举去了,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赏?”
向禹猛拍大腿,“这也正是我跟王爷犯愁的地方。你这丫头,果然不简单,一出口,问题就扣在了点子上。这件事,王爷属意你来干,果然没错。”
明昭赧然,她能借鉴的也只有比别人多活一世的经验了。“我的想法这这样的,咱们来分阶段办学,或者说分三个层次。小学,中学,大学。”
向禹道:“这一点我也想过了,毕竟当年的凤凰学院你就是这般折腾的。”
明昭摇摇头,“那还不一样,那个时候只是局限一个学院。而且一个学院容纳这么多,非但分不出档次来,还显得有些杂乱。我的意思是,要整就弄个大的,不止是悠州办学,而是要全北地办学。”
向禹愕然,“你还真敢想,北地现在总共二十多个州,七八十个县,这要是都办学,肯定不现实的。”
明昭道:“干爹听我把话说完,县办学,办小学,所谓的小学,也就是初级阶段的教育,可以是针对十岁以下的孩子。这当中,可以是官方办学,也可以包括私人办学,各种私塾什么的。再往上,那就是中级阶段的教育,得有州府来承办,而且必须由州府来办,还得有一定的规模。而生源需要各县办学里的小学生通过考试,成绩优秀的才能入读。”
崔氏双眼一下子就亮了,“我听出门道来,这一关应该就相当于朝廷科考的考秀才了。”
明昭笑着点点头,“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再说高级学府,那就是镇北王府要在悠州承办的了。既然要办,那就办到顶尖。这高级学府的生源,是需要各州中学通过考试才能进入的。用干娘的话说,应该就差不多是举人考试了。”
向禹拍手大笑,“类似朝廷的科举,却又不同于朝廷的科举,这法子也是相当的妙了。这大学又是怎么个章程?”
明昭道:“我粗略想了一下,上了大学,并非到头了,还是要经过三到四年的学习。至于学什么,咱们也可以分分类。既是要为北地培养人才,那肯定首先得是实用性的人才。北地现在缺什么?要想人人吃饱,那必须得把粮食种出来,这就需要懂农事的人才。而一座城市要活起来,就少不了商人的运作,所以商业人才不能缺。再就是,北地需要修建各种建筑,兴盛各种作坊,少不了工匠……凡此等等。一旦接受了这样的教育,等到大学毕业之后通过了考核,用到各种岗位上,肯定是很顺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