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雪花般的申请,一机部幸福的烦恼(2 / 2)

「首都汽车制造厂的新款BJ212的样车才刚刚生产出来,他们就着急忙慌的打申请找我们要指标了。」

「一个个都还是狮子张大口,你要两百辆,他要三百辆的,完全是乱来啊。」

秦浩跟郑正清也算是比较熟悉了,跟郑正清一起开会的时候,忍不住就先吐槽了起来。

「秦局,那帮人聪明着呢,人家这是提前把报告扔过来,到时候新款BJ212生产出来了,要汽车局这边优先给安排。」

对于各个省市找一机部汽车局提申请的事情,郑正清显然也是有所耳闻。

稍微一想,就能知道大家打的是什麽算盘。

汽车在这个时代绝对是属于紧俏的商品,许多地方都在打报告希望能够给自己分配一辆。

当然了,国内都有什麽车,这些人也是门清。

大家自然是希望能分配到好一点的车。

「现在新款BJ212还没有量产,各种申请就雪花般的飞了过来,到时候岂不是更加疯狂?」

「这事最终都得听计委的,他们更应该去找计委啊。」

秦浩实在是不想去管那麽多事情。

好些单位都不是他能惹得起的。

这也算是部委处室的一个特点,就是一个处长或者司长也能有权利去审核各省市的各种申请,有的时候各省市跑步前进,跑的就是他们这些具体负责人。

「虽然最终车子的划拨跟计委密切相关,但是你们汽车局在其中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

「这一点他们也是看的很清楚。」

「秦局啊,你就想开点吧,这些申请往柜子里一搁,以后再说。」

「反正就算是有人问,你也可以说首都汽车制造厂那边没有开始量产新款BJ212,这些申请现在还没有到处理的时候。」

郑正清也算是职场老油条,轻而易举的就给秦浩出了主意。

这让秦浩心中的焦虑也少了几分。

对汽车局来说,这算是幸福的烦恼了。

同样在享受幸福的烦恼的,就是江辉了。

一汽的馀江和王乐拿着介绍信,很正式的来首都汽车制造厂找自己谈话。

他就是想要不见人家也不行。

「余总工,王处,非常感谢一汽对我的看重,不过我确实是没有离开首都的打算。」

江辉有点无奈。

他没想到一汽居然那麽的执着。

「江联络,这在哪里上班,其实都是为国家做贡献。」

「首都虽然有首都的优势,可是我们春城也不差啊。」

「甚至在物资保障方面,我们一汽绝对比首汽要做的好很多。」

「只要你过来,我们设计处可以直接给你留一个科长的位置,节省你好几年的奋斗时间。」

馀江这一次可是带着任务而来,怎麽可能那麽轻易的就放弃呢?

他就不信自己的条件不断加码之后,江辉会一点都不动心。

实在不行,自己就去找首都汽车制造厂的领导,只要他们点头了,到时候直接发调令就行。

「这真的不是职位和待遇的问题,纯粹就是个人选择。」

「如果是家里面的原因,我可以去帮忙做工作,你爱人可以安排到我们一汽附属医院上班。」

很显然,馀江这一次也算是有备而来,把江辉的情况基本上给摸清楚了。

「我其实就是喜欢首都的氛围,希望能够一直在首都发展,跟我爱人他们没有什麽关系。」

对于江辉来说,离开首都去一汽发展,还不如接受通用汽车的邀请去美利坚待几年呢。

不管是简历镀金还是挣钱,这个选择都要比去一汽好很多。

之所以没有选择走这条路,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

在首都这里,许多信息都可以很快的获得,并且对外交流也是相对比较方便。

首都汽车制造厂没有一汽那麽厉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自己真的要是去了一汽,那里的关系盘根错节。

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不少子弟也都开始进入到一汽上班,自己在里面不见得能够施展出才华。

他可不是那种什麽都不懂的小年轻,觉得只要自己有本事,在哪里都可以成为焦点。

在国内做事,很多时候人情世故比个人才华更加重要。

在首都汽车制造厂,他现在很受郑海明跟陈奇的看重,吕坚强和梁毅也对他信任有加。

因为翻译等各种事情,他在一机部那边也算是留下了大名。

最关键的是他还要借着在首都的机会,推着老丈人一步一步的往上走。

一定程度上,老丈人的发展比他自己还要更重要呢。

这是今后自己做一些出格事情的重要依靠。

当然了,这些话没有办法跟馀江说,只能找一些能够上的了台面的理由。

「首都的气候跟春城其实是比较相似的,要不你找个机会去春城出差,先感受一下那边的情况,然后再做决定?」

能够直接说服江辉,那自然是最好的办法。

直接下发调令这种事情,先不说中间会不会有什麽障碍,就算是真的搞出来了,最终要是人家心中不痛快,以后估计也不会发挥什麽重大的作用。

这就达不到耿卫东希望的目的,到时候馀江指不定还有吃挂落呢。

所以他又使出了迂回出击的招数。

只要能把人搞到春城去,他就有信心让江辉同意加入一汽的大家庭。

「以后有机会我肯定是要去一汽出差学习一下,不过换工作的事情,我就暂时不考虑了。」

不管馀江怎麽说,江辉就是不点头。

最终馀江也没有办法硬来,「江联络,你再好好的考虑一下,我先去拜访一下郑厂和陈总工。」

知道继续谈下去不会有结果,馀江准备适当的缓一缓。

反正他也没有指望见一次面就能够说服江辉。

刘备请诸葛亮也还有「三顾茅庐」的说法,自己总得多来几次,才能更好的表现诚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