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郤氏真的倒了下去,其他家族难道就没有想法吗?
光是排队眼巴巴盯着卿位的家族,在晋国就不少于十五个。
再拿韩氏来说,韩厥肯定会试一试能不能将赵武给扶起来。
而赵氏之前就是卿位家族,有韩厥的力挺,其余贵族在感情上的接受度,可能比接受魏氏和阴氏会更容易一些。
别提受过赵氏恩惠的家族着实不少。
依吕武的真实想法,甭管谁接受或是谁反对,能成为“卿”当然是先不顾一切。
等待真的成了“卿”之后,能让众贵族接受也罢,不能就靠实力说话。
吕武摇着头,一副不以为意的表情,说道:“以出使之事为重。”
魏相不好再多说什么了。
他们之所以停在“蔑”,一方面是部队需要休整,再来就是等待国内将国书以及“节”给送过来。
算一算时日?
如果韩厥那边不出现什么幺蛾子,送国书以及“节”的队伍,怎么都该在这一两天之内抵达。
若是少了那两样东西,他们直接进入齐军与鲁军对峙的“蒙”,意义上就变得不一样。
有国书和“节”才是使团。
大军抵达就表明要以武力直接进行干涉。
当然,不是说有了国书与“节”,就代表不会进行武力干涉。
比较让吕武意外的是,隔天齐国那边又来了队伍,领队的是晏弱。
这个叫晏弱的人是齐国的大夫,子姓。
认真算起来,晏弱跟吕武有着不知道离了多少代的同一个祖宗。
还有另外一个可能就是,吕武的林姓并不是源出于子姓,也许是来自姬姓。
毕竟,姬姓是有些人改成林姓的。
因为吕武就没有族谱,怎么个追溯法,靠的是一张嘴,要么就是自己编。
吕武等出使才知道晏弱这么个人。
换作是晏弱的儿子晏婴?
吕武因为知道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些事情,倒是对晏婴更有印象一些。
大张旗鼓而来的晏弱,没有在乎吕武是不是有出营地多少里迎接,来到营地先拜访一下,没谈及有什么目的,再与田湣会合。
从做事方式来看,齐国这边远比鲁国更有章法一些。
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更有逼数。
说来也是一种碰巧,晏弱前一脚到,后一脚赵武带来了国书以及“节”。
“为何是你?”吕武是真的感到意外。
赵武一脸的美滋滋,说道:“武往南而去,谒见君上禀告国内事宜,国外之事;君上果断,追认出使之事。”
没什么好奇怪的地方。
晋国的国君在没正式与“卿”翻脸之前,压根就不会驳回“卿”的决断。
吕武问道:“君上可有交代?”
赵武一边拿出帛书,一边答道:“君上许正使临机应变之权。”
这个答案让魏相与智朔来了个面面相觑。
也就是说,经过国君的背书之后,韩厥有什么交代已经能够被吕武无视,一切以吕武的处置方案为准。
而国君给了这么大的权力未必就是好意。
说不定,国君巴不得吕武不顾韩厥的交代,甚至是做出与交代完全相反的处置。
从这里也能看得出来,国君是越来越有正治手腕了。
吕武在看国君书写的帛书。
里面除了国君的一些期盼之外,特别提到不能对南征的事情造成损害。
让吕武比较在意的是,帛书中明确交代作为正使,的确是有专断之权。
他就需要好好思考一下,国君知不知道韩厥决定将莒国归属给鲁国了。
“武未得韩伯交代,只言出使之事。”赵武有些不明白吕武问的问题。
吕武让赵武下去歇息。
“专断之权?”智朔有些嫉妒了。
在晋国,拥有专断之权是“卿”的特权。
真没见过“卿”之下,有谁获得过这种权力。
魏相问道:“下军将交代之事?”
现在就看吕武愿不愿意咽下那口气。
他左思右想,认为有些时候决不能软弱,说道:“我已决意不将莒国归属于鲁国。”
魏相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又没说出来。
智朔则是很佩服地看着吕武,问道:“不怕恶了下军将?”
老实说,吕武还真不怕。
韩厥不是要公事公办吗?
鲁国这么对待吕武,而他是代表晋国过来。
这样一来,鲁国轻慢的不是吕武,是轻慢晋国!
得到这样待遇,还给送好处?
晋国什么时候这么软弱过,能给这么欺负啦!
吕武觉得自己要是没给晋国弄到好处,直接给鲁国送好处,这一次出使才是最大的失败。
他假惺惺地说:“如下军将亲来,必如我处置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