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一人死,多事生(2 / 2)

在这个贵族皆是允文允武的时代,能操持政务就会管理军务,偏科的情况不可避免,只是一般不会太严重。

崔杼比较明显的一个愣神。他着实没有想到会得到宋彬的推荐,回过神来并没有拒绝,反而是产生了期待。

现在这么个年头,大争之世的局面之下,操持民事政务就是一种干苦活累活的工作,涉及到军务则是各种高大上。

现实也是那样,扯到军事会更有存在感,因缘际会建立功劳也比较快捷。

当然,涉及到军事的风险会更大。只是对于曾经的晋国和现在的汉国来说,能管军事就没有贵族愿意完全扑在民事政务上面。

随后,葛存、梁兴、茅坪、卫睿等重臣,他们不是沉默,便是开口赞同,没人提出反对意见。

“王上,臣愿担此重任。”崔杼也进行了自荐。

不要以为国尉没有带兵作战的权力,权柄方面就是很小。

实际上,国尉担负全国的训练督导,外出征战汉军攻打哪里,打到什么程度,战后的军功核实与评定,都是属于这个职位的权利范围。

吕武没有立刻确认国尉的人选,问道:“如右相离职,何人担任右相?”

看吧,一名重臣离世,国家就可能出现多个职位的变动。

这一次没有人开口。

文职的官员需要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可能巴望一下右相的位置,没有希望的话谁担任右相对自己最有利。他们要是真的有那样的想法,初始的“官僚主义”其实也就在汉国出现了。

所谓的“官僚主义”当然是负面性质,与春秋的规则相比较却是一种进步。

毕竟,以前是父死子继的玩法,换成了变动方式,说成是一种社会体系的进步并没有什么错。

吕武不是一个感性的人,同时也不是理想主义者。他从来不认为世界将以自己的意识而运行,遇到了需要扭转观念的时候从不避讳,发现事不可为也不会干撞得头破血流还不及时醒悟的蠢事。

所以在发现一代人完成大一统或许不可行之后,吕武开始为国家的未来而铺路,不单单是继位之君的培养方面,怎么来保证汉国能够有效运转也是相当重要。

“寡人已命孙林父撤出荀国,待孙林父来汉,使之担任右相可也。”吕武说道。

对这件事情,事先知情的人并不多,导致大多数人露出了意外的表情。

本来吧?吕武想要孙林父在未来汉国对付荀国时出力,荀国那边的一系列动作有点凶猛,大有孙林父不识相,荀国解决完邯郸赵就要动手的架势。

孙林父一再恳求吕武能够接纳,后面吕武仔细思考一番决定让孙林父撤出荀国,并且也跟中行吴进行了私下的交易。

交易内容就是汉国不干涉荀国对付邯郸赵,荀国付出的代价是对孙氏以及一些要到汉国的家族放行。

其实吕武也能让孙林父带着一帮卫国原先的贵族起事,只是汉国在等“长渠”修完,暂时没有大举出兵,乃至于一打就是打“四晋归一”的战争,他们有很大的几率会成为一次性的消耗品。

在败坏人品与当一名信守承诺的君王上面,吕武的选择是后者,得到孙氏等家族给汉国增加人口等等,再留下一些“尾巴”在荀国,也就是干从明转暗的事业。

汉国什么时候会对荀国开战?当然是等“长渠”修好。

那么,荀国以及其它国家,他们会等着汉国的“长渠”修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