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被水淹没不知所措(1 / 2)

随着杨千万被斩杀,他亲自率领冲在最前面、攻打关羽大营的河湟氐族嫡系部队,也同一时间遭受了最为惨重的损失。

因为相比于宋建的枹罕兵和韩遂的金城兵,氐族部队是直到大水临头的最后一刻,才意识到该找高处避水。之前冲杀的热血上头和鼓噪噪音,让他们错过了重要的逃生时间。

随着“轰轰”一阵阵连番巨响,数以千计的氐族蛮兵直挺挺地被巨浪冲倒,哪怕最初的第一波洪峰水浪只有齐腰高,那些没见过大水的西北士兵照样东倒西歪,几乎没有几成站得住脚的。

加上他们攻打的方向本就是黄河岸边低洼处的渡口营地,只要一倒下,稍微往北被冲出百来步远,就直接进入黄河主河道了。就算被浪懵逼拍倒后想挣扎着站起来,脚下已经是滔滔黄河。

只要没在倒下后半分钟内重新站稳脚跟的,就意味着再也站不起来了。

宋建的部队,表现也不比氐族部队好多少,他们毕竟也是从西侧围困关羽营地的,处于上游,反应时间较短,所有人都放弃了厮杀,而是拼命寻找附近相对较高的落脚点站立。

毕竟水头充分过去之后,最深的地方也就只有到人胸口,所以至少稍微站高一些就能幸免。关羽军筑营时用夯土堆砌、埋上尖桩的寨墙,就成了最好的临时避难点。

踩在夯土上就能让水只淹到腰,如果双臂挂在尖木桩上就能进一步让水只淹没小腿——可恨的是关羽把木桩削得太尖锐了,让人无法爬上去后直接坐在顶上,那样会像吸血鬼伯爵的刑徒一样遭到穿刺。

无数的宋建枹罕部士兵疯了一样抢夺夯土墙根那一圈立足点,甚至最极端情况下出现了自相砍杀、抽刀往双手扒住木桩挂在墙上的战友后背砍去,把战友砍死落水后自己上去、抢占这些稀缺的高处位置。

更下游一些的韩遂军士兵,吃相倒是没那么难看,他们多了一两分钟的逃命时间,不至于要凶残到砍杀战友抢高地位置。

有些位于战场南部边缘的,就拼了命地自以为可以往皋兰山山坡上跑,离开河谷低地。

他们当中那些腿脚特别利索的还真就成功了,但跑步成绩差的就完蛋了,而且是在冲刺得气喘吁吁精疲力竭的状态下被冲倒,处境愈发凶险。

其他不靠近战场南部边缘的,就只能抱团就地躲水,或者士气崩溃回头往金城逃。但那些背对洪水奔跑被追上的逃兵,下场往往是最惨的。

杨、宋、韩三方叛军面对洪峰突至时的丑态,充分映证了一条后世广为流传的真理:

对于西北地区的人而言,游泳这种技能是不可能与生俱来的,它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和练习才能够掌握的。无论你的身体是如何健壮,只要你不会游泳,面对洪水的时候你就会紧张,就会不知所措,就会被水淹没。

……

不过,就算宋建、韩遂的士兵们暂时自相残杀抢夺到了高处避水的位置,关羽军也会很快收割他们的。

因为同一时间,关羽军士兵已经好整以暇地在大篷车里扛过了第一波的大浪。关羽非常懂行,他早就预先做好了准备,在战前就在每辆棚车里堆了压舱的军需物资。

除了最后要留出六千汉斤的载重、用于每车坐十五名士兵外,其余一万汉斤的载量都先用别的物资压住,防止被大浪冲远。(汉末士兵们营养不是太好,身高七尺的人已经算高了,平均算二百五十汉斤一个人,也就是后世六十几公斤。但武器盔甲全部随身装备加起来算三十公斤)

除了压舱之外,关羽还在洪峰到来之前,就预先让士兵们掘土堆夯在篷车阵每辆车的车头车尾部位,这样泥土也能缓冲一部分洪峰的压力,又不至于像把车轮都埋住那样、涨水之后不容易甩脱夯土开走。

关羽军士兵就这样几乎毫无损失地扛过了洪峰,然后把车头还没被冲完的夯土稍微用船桨扒拉开,直接划着篷车展开了反攻。

每辆车坐十五个士兵,六到八人划桨,剩下的人使用弓弩,部分车上还有从寨墙防线撤下来的诸葛弩。

因为水深比较浅,而且离黄河岸边比较近,每车还配了一个身着铁甲的撑篙手,以免不小心随波逐流开到黄河里,或者是太浅的地方不适合划桨。

撑篙手一般由陷阵营士兵担任。陷阵兵有铁甲,力气又大,可以把几乎跟车一样长的两丈半粗竹篙伸到水底,然后跟锚一样扎进泥土固定住车身,想停车就能随时停车。

准备得那么充分,部队在浅水中的机动性可谓是轻松自如、如(lu)鱼得水。

“嗖嗖嗖——”

“噗噗噗——”

“笃笃笃——”

弩箭,尤其是连弩箭矢,以几乎抵近到三十步的距离,才好整以暇地释放出箭矢风暴,排队点名一般的扫射。